王克平:40年雕刻女性身体



王.jpg


王克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名字在全国颇负传奇色彩。如今,反倒要从海外向内宣传了。王克平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沉默而猜疑,他与人首次接触总是很有保留。就像很多那一代的人,文化大革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

表面朴实而友善,骨子里却掺着坚忍与骄傲。他继承着中国千年历史的智慧,保持着孤高自赏的气概。

不卑不亢,从不刻意讨好或阿谀奉承。他机智而诙谐,眼里闪出光芒,言谈间流露着无尽的幽默感。

曾经是演员也是编剧,而他也创造了自己人生的一台好戏,不知不觉地我们都参与其中。






开天辟地的那场“星星美展”


王克平生于1949年1月6日,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名字“攻克北平”而来。他的父亲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知名的作家。母亲则是著名演员,自1938年起,她便参加共产党率领的剧团,在抗日战争的前线巡回演出,后来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里面,她饰演巩俐的母亲。



幼时.jpg

王克平幼时与父母合照



小时候王克平反叛的性格就凸显出来,他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喜欢“动手动脚”。他记得有一天他父亲带回家一只当时很稀有的进口手动发电照明筒,王克平偷偷把它拆开,差一点再也装不上了。他父母认为他会成为一个工程师或是发明家。


成年后,王克平有一段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经历,最终成为他“雕刻40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这时,他认识了剧团里的美工兼画家白敬周。白敬周总是海阔天空地谈论艺术,给王克平打开了一个美好自由的新天地。



年轻.jpg

王克平年轻时旧照



197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王克平看到白敬周以卖画的方式购买流行音乐卡式带和录音机,也开始尝试着自学艺术。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从捡来的椅脚的横木中雕出一个半身人像,头上伸出的手中高举着一本小红书,扭曲的面容在咆哮。这件风格怪诞的作品标志着这位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忠于自我的雕刻家艺术生涯的开端。这件作品现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


第二年,23位年轻且非官方的“民间”艺术家联手举办了“星星美展”,当时这种自由的画展是非法的。这次展览选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外的围栏上悬挂作品,但很快便被警察取缔。经过危险的抗争,两个月之后得到批准在北海公园重开展览。这次展览空前成功,谱写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第一章,世界各地的报刊纷纷报道介绍星星的艺术家们,王克平的《沉默》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第一版。随后,星星的艺术家又向国立美术馆进军。由于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的支持,经过多番交涉,他们争取到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第二届“星星美展”。展览开放的16天里,参观人数达十万多人,远比国内任何一个展览都更受欢迎。 



13.jpg

Woman 13  木雕  2003年  王克平



不能假手于人的创作


王克平与一位北京大学的法国教师Catherine Dezaly结婚后,1984年移居法国。初抵法国时,他对任何事物都有新鲜的感受,看遍了所有的美术馆,开始研究西方艺术以及古代、现代的雕刻。看得越多,天生“自以为是”的王克平越有信心继续他的创作,因为他感觉到他的雕刻仍是独树一帜。其实从他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不难发现它们所流露出来的独特的语汇及观念,并且至今一直延续在他的创作之中。



3.jpg

三条线和永恒的微笑  石雕  王克平(可询价)



在他的眼里,法国是一个天生的雕刻国度,养育了罗丹、马约尔和布郎库西。在法国,他可以找到枫树、胡桃、樱桃、橡树等不同的材质,对王克平来说,这些自然形态的树木,蕴含着不同的个性,他巧妙地把那些隐藏在树皮里的肉感展现出来,从橡木的纹理中雕出柔顺的发丝,或是从枫木质地中透现铜一样的光泽。尤其当看到天然造型丰富的木头,王克平会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投入到创作中。面对树干的形态,如树叉、节疤、树洞,他感受到木头与他的对话:“同样一棵树,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有的地方是骨头,有的地方是肉,要顺从它的个性,任由线条纹理去引领我的双手。这些看似不美的树叉和树瘤在我眼里全都充满性感,我会感到木头在跟我说话,给我暗示。



3fcb30193b7892b48acb433a915e65cc.jpg?202012

王克平在创作



几十年过去了,王克平早已在法国落地生根,有好几个工作室。跟其他在中国的艺术家不同,他没有雇佣助手,他喜欢一个人闭门造车,哪怕是搬运大块的木料,他都是独自而为。他的木雕有小有大,大的直至三米多高。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顽强地雕凿。



微笑1.jpg


微笑2.jpg


永恒的微笑  铜雕  王克平(限量500件,可售)



王克平与木头的关系太密切了,他对于树木的枝干有深切的了解,他看着它们,摸着它们,他把那隐藏在树皮里面的肉体展现出来,刻画出圆润的双乳,粗略的身段,连蛀虫走过的痕迹都化成衣裙上的花纹。他利用树木的原型,随着自然的线路走去,掀起盘环的发结,劈开伸展的双臂,打磨婉转的腰肢。现在喜欢他的作品的人越来越多,他从早忙到晚。但是从不请助手,因为他说:“做雕刻就象是跟女人做爱,怎么可以假手于人?” 



couple.jpg

Couple AP WK16  木雕  51x35x19cm  2008年 



围绕女性的“性”


艺评家苏立文说:“在当代艺术里,甚少的作品可以在没有艺术家本人的苦心解释,或没有评论家费力地说明下而被理解或欣赏。这恰恰就是很多所谓观念艺术的弱点。而王克平的作品根本不需要解释,更不用理论性的分析。如果说形态本身一旦可以直接跟观者的眼睛交流,那么就足矣了。”




mat.jpg


Maternity  木雕  45×48×17cm  2012年 



王克平的大部分作品偏向东方写意,受中国的哲学美学影响很大,更侧重写意。他认为:“人的本性难移,反叛的个性其实是铭刻在骨子里。如今我对抗的是世界性的艺术潮流。这种叛逆需要更深刻的思考、更强的自信、更坚韧长期的努力。细看八大山人的鸟,齐白石的虾、白菜,没有明火执仗,依然愤世嫉俗。我是中国艺术家,可是我不做中国艺术,中国的文化是融化在我的血液之中,不需要把血涂在脸上。有人常常苦恼于穿西服还是穿中式,我赤条条上阵。”王克平不断追求着造型上的简化。“简单自然”是他给自己设定的标准,越简单越成功,然而“淡远简朴总见玄思”,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最难的境界。


wai.jpg


Waiting  木雕  96x33x20cm  2005年



他那些带有中国文化色彩,以及肉欲乃至情色成分的形象,揭示了雕塑形态的固有情感,这情感甚至浓烈至迸发四散。每一个独特的女性躯体,不同的木质肉身有不同的灵魂性格、不同的经历和过去。在王克平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作品,是欲望、时间和思想的地图。



femm.jpg



 Femme assise  木雕  26x44x20cm  2002年



虽然早期王克平的作品包括一些女人体在内都带有政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的政治色彩在逐渐减弱,变成了温和的女人、情侣、鸟等题材,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仁慈与柔和,与早期刺激的形象大相径庭。正如他自己所说,王克平并非停止了反叛,而是从反抗政治环境变成了反抗艺术潮流。纵观这些题材,可以感受到王克平总是试图在寻找人类与动物的形体的生命本质。


bird.jpg

 Bird No.11  木雕  27x40x26cm  2004年



90年代初,王克平开启了他对铜塑的探索之旅。在相当部分的作品中,他致力于表现铜这一材料的永恒之美,如同那些经历了千年磨砺的中国古代铜雕一般历久弥新。铜作为材质本身,超越了艺术家所创作的声名鹊起的雕塑,并使王克平的作品跻身罗丹、布德尔、摩尔之列,同时使其在国际知名博物馆与收藏领域皆占有一席之地。




王克平简介

王克平于1949年出生于北京,是前卫艺术家团体“星星美展”的其中一位发起人。他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美术馆展出,包括: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巴黎庞比度艺术中心,巴黎马佑尔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中国何香凝美术馆,巴黎Musée Cernuschi美术馆,巴黎Musée Zadkine美术馆,以及在巴黎香榭丽谢大道上举行的Les Champs de la Sculpture雕塑展。王克平的作品被广泛地收藏,包括英国牛津Ashmolean博物馆,巴黎Collection de la Ville,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当代美术馆等。王克平于2015 年荣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王克平现生活及工作于法国巴黎,由10号赞善里画廊代表。



图片由10号赞善里画廊提供

文字整理自:10号赞善里画廊Katie de Tilly(戴天利)及网络





留言板

comments

寫留言
{{curLen}}/{{maxLen}}
相關專題

Art Featur

關注我們
您的專屬藝術顧問 找到表達你獨特靈魂的藝術
© 2024 mayao.art alll right reserved
版权申明:版权为MAYAO文化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